汉字之舞,落笔成诗.古调新声,字字生韵,
薪火相传,指尖风雅.科技赋能,沉浸体验。

4月28日晚,正值学院举办汉字文化节期间,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推动古诗词艺术与现代音乐创作的融合,音乐舞蹈系在学院小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古诗词吟唱音乐会。



音乐会上,音乐教育教研室主任陈放领衔于耀春、黄素一、吉梦、赵国栋、王洛飞、田玉红、杨金;学生刘绮涵、赵雨萱、李赛亚、赵梓淳以及学生合唱团共同表演了《望庐山瀑布》《赠汪伦》《梅花赋》《菩萨蛮》《送瘟神》《锦瑟》《钗头凤》以及原创宋词组曲《词脉新声·漯职四章》等8首古诗词艺术歌曲。


汉字如画,诗词如歌。它们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智慧与情感,是民族精神的基因密码,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。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今天,传播古诗词与汉字文化,不仅是对传统的守护,更是对未来的启迪。其意义,深远而辽阔。据悉,本场音乐会以专题展演的方式,传播古诗词汉字文化,就是让今人读懂祖先的思想与情感,让年轻一代去感受踏雪寻梅,是文人骨子里的浪漫;凌寒独放,是君子心中的风骨。去感受六十年前,毛泽东主席挥笔写下‘绿水青山枉自多’,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的英雄气概。使我们在纷繁变幻的时代中,仍能保持精神的归依与文化的自信。







音乐会充分展现了中国古诗词唯美、相思、欢快、感怀等多元内涵;表演形式突破以独唱为主的传统,通过独唱、重唱、合唱以及电子音乐的结合等形式的变化,歌曲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;舞台设计方面,极具古诗词典雅气质的舞台,简约大气,充满想象,与音乐融为一体,为观众带来视听享受。特别是王洛飞老师用一组四个乐章的原创歌曲,生动呈现了漯河当地古老的贾湖文化的悠远历史,展示了校园里的严肃紧张与生动活泼,感受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昂扬阔步。王洛飞和弟子们的激情吟诵和深情演唱,把音乐会推向了高潮。

多年来,音乐舞蹈系与时俱进、开拓创新,创造性提出并实践了“演学结合”的人才培养模式。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,更是一场生动的文化传承课。同学们用现代音乐语言重新诠释经典,让陆游的沉郁、李白的飘逸、李商隐的婉约,在当代年轻人的演绎中焕发新生。古诗词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,而是永远跳动的文化基因。这场音乐会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——让我们共同期待,音乐舞蹈系全体师生以及未来的音乐人们带着中华文化的精髓,走向更广阔的舞台!为漯河市的贾湖文化、许慎文化、商埠文化和食品文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。